top of page

招募|心理咨询师同辈督导小组

  • candleXJ
  • May 8
  • 3 min read

CandleX专为心理咨询师设计的同辈督导小组,旨在通过结构化讨论,提供安全、专业的案例支持与反思空间。第1轮已圆满结束,成员反馈 “深度受益于多元视角的碰撞” 和 “严谨而温暖的互助氛围”。!  


第一轮小组团队成员反馈:


“这里的氛围不像传统督导那么严肃,结构性较弱,但反而让人更放松。90分钟的时长既保证了案例讨论的深度,又留有空间延伸行业相关话题。大家既能专业聚焦,又能坦诚分享执业中的挑战时刻(比如针对现在出现的来访会在社交平台上公开咨询细节,一些人冒充咨询师在社交媒体上拼流量等)。这种‘既同行又同伴’的感觉,缓解了独立咨询师普遍的职业孤独感。”


“组员来自不同流派(如CBT、人本、精神动力学等),对同一案例的反馈视角差异很大。这种多元性让讨论格外饱满,也让我接触到许多不同的技术思路。而某次关于‘是否要转介来访到医院就医’的讨论中,有组员分享了自己的意见,通过探讨,我们也在反思自己意见背后的思考,让每一次咨询不经意的细节都更加深思熟虑!”


“组员背景多样——高校心理咨询师、独立执业者、国际学校/EAP项目从业者……每轮交流都能听到不同领域的现状。比如有人分享高校学生的常见议题,有人分析企业EAP的咨询次数限制以及来访动力差异。这些信息帮我更清晰地定位自己的执业方向,也看到了行业的全貌。”


“在为期数周的督导小组中,跨领域、多流派的思维碰撞为我构筑了一幅立体的行业全景图,这种多元碰撞不仅让我在案例督导中突破单一流派局限,更透过不同执业场景的切片,窥见心理咨询在不同生态位中的生命力。而轻松却不失深度的讨论氛围,恰似专业同侪共建的“柔性容器”——90分钟里既有对案例的显微镜式推敲,也能自然延展至AI伦理、行业乱象等宏观议题。这种兼含专业锐度与人性温度的经验流动,既溶解了独立执业的孤独感,也让我带着更清晰的坐标与更开放的视角重返学校咨询室。”



基础设置

  • 频率:2025年滚动招募,每两周1次 

  • 时间:周四 19:30-21:00(90分钟)

  • 形式:线上腾讯会议(视频开启)  

  • 人数:3-4人/组(小团体保证充分参与)  

  • 轮次:每轮持续 6-8次(人数×2,稳定封闭式

  • 费用:平均¥30/次,每轮开始前一次性支付(共¥180-240,用于小组运营开销以及组织者组织时间成本象征性收费,中途不能参加无退费)  

  • 附加:每轮结束后AA制聚餐(线下,北京)  



报名要求(需满足全部)

1. 专业资质(满足其一即可,需审核):  

  • 心理咨询相关:硕士学位;  

  • 国家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资格证书;  

  • 其他等效资质。  

2. 执业经验:

  • 当前正在接个案;  

  • 目前接受付费个体/团体督。  

3. 语言能力:能流畅参与全中文讨论。  



小组原则 

专业专注:案例讨论严格遵循伦理,聚焦咨询技术与过程反思。  

互助尊重:不评判、不指导,以好奇与共情态度反馈。  

稳定承诺:报名即默认承诺全程参与,费用不退(缺席不影响小组照常进行)。  



报名方式

1. 邮件:xiaojie.qin@candlex.cn;  

2. 审核通过后支付费用,锁定席位;  

3. 截止日期:名额有限,招满即止。  



常见问题 

Q:为何要求已有付费督导?  

A:同辈督导是补充而非替代,确保成员具备基础受督经验,提升小组讨论质量。  


Q:能否单次体验?  

A:为保证深度联结,仅接受全程报名。  


Q:案例如何选择?  

A:每期由成员轮流提交,聚焦咨询中的具体挑战。  



“独行速,众行远。” 期待与你一起,在专业道路上走得更稳、更远。  

主办方:CandleX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